跳到主要內容

MyTeas House:有自己個性的茶杯

每個喜愛喝茶的人除了會到處找茶,還會購買許許多的茶具及周邊器具,如同著了魔般的瘋狂,常常也會因為沒有買回理想中的物件而坐立難安, 每個月一領了薪水就開始想著有多少錢可以買些什麼,甚至跟老闆商量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入心愛之物。

其實,每個杯子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外型的高矮胖瘦,不同材質、胎土、燒結溫度、厚度、造型,每個細節都會影響著飲茶時的口感,就像音響系統裏的擴大機、喇叭或耳機一樣能表現出層次質感一樣的道理。



但是白瓷是入門的基本款式,景德鎮白瓷偏透薄,福建德化瓷似象牙白,實物上手比對,一看就明白。大部份專業茶行並不會特別販售茶具,因為茶具又是另一門專業,若有也是服務性質的準備一些基準配備而已。照片中的景德白瓷購買二十多年前的鶯歌老街,沒錯,當時的鶯歌已經有很多來自對岸的陶瓷品;德化白瓷杯則是透過網路從德化訂購回來的,當時一次訂購200組蓋杯,發現來自不同貨主湊數出貨而來,因此品質不一。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詩中提到「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這個浮梁便是江西景德鎮這個地方,景德鎮在中國陶瓷史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宋代時期景德鎮南郊湖田窯的青白瓷又稱為影青,元代設置浮梁瓷局並成為陶瓷重鎮至今。

喝茶久了,擁有多少杯子實在無法估算,各式各樣,甚至不同年份、不同瓷種,但是每個都是不同材質,也就不具比對條件,唯一辦法就是找到相同胎土使用相同燒結溫度的不同造型杯子,也就是自己做出來想比對的器型。

照片左邊的杯子就是這樣的狀況下,使用台灣三義的岩礦土,被我弄出來的器型,拉坯方式成形,一邊外撇、一邊內縮,同一杯茶便可以喝到不同口感,來自瘋子莉森的實驗計劃執行。

杯體上的白點是礦土沒有過濾掉,幸運留下來變成記號的貝殼成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東阿榮自然農園的半百老叢紅

來自台東阿榮自然農園的半百老叢紅茶 這款紅茶是幾年前直奔台東,在阿榮店裏買的,當時的阿榮在玩打工換宿,也賣用柴火乾燥的鳳梨果乾,多年之後才開喝,一開封就聞到發酵酸香味道,是款有故事的茶。 1960年代鹿野茶農種植源自印度大葉種的野放茶,六年前購買於台東阿榮自然農園,茶葉採摘成熟葉為主,茶葉條索很長,比一般的雲南古樹茶還要長,茶葉也保持的很完整,在揉茶時應該是花不少時間細揉。 一開茶袋就聞到荔枝酸的香氣,熱水沖入茶葉之後,漫出柑橘之、木質香又有沉香味,茶湯是啥味?淺淺的烏梅醋,舌面兩側生津回甘,很奇妙的味道。 野放茶就是不給予人工干擾,茶葉真的就是天地日月精華,耐沖耐浸泡,一直到茶湯顏色很淡,依然可以喝到甘甜的木質香。

【MyTeas】2021春季。梨山烏龍茶

這是茶葉舒展之後的模樣,根本就是一株小樹… 這麼豪邁的茶葉採摘方式,比雲南古樹還要狂傲! 梨山茶區很大,這款茶的海拔約1850公尺,只在春、冬兩季採摘茶葉,有些是拆枝之後再採摘的茶葉,總之,茶葉攤開就是高矮胖瘦不一。 現在的揉茶機器技術升級,想看到乾茶茶梗的機會少了,當您看到有點礙眼的茶梗時,可以花點心思研究一下。同一蓋杯的梨山茶,連沖三天喝飽之後,掏出茶葉一看,果然是非常豪邁的採茶法,竟然還能揉成顆粒狀,真的不是完全機器可以辦到的真工夫。 每年只採春、冬兩季,來自大地的原汁原味,第一沖務必高溫沖泡,茶葉舒展即可倒出飲用,茶湯由高溫至冷涼呈現不同風味,入口即能感受茶葉特有的鮮味,沖泡時瀰漫在空氣中的香味,更是令人迷醉。

茶杯

  小時候的農村,總能在大樹下看到可愛的土地公小石廟,寫到這裡突然發現自己只有印象而已,至於廟裡的細節呢?如果是土地公的話,裡面是否應該只擺一個酒杯呢? 這個杯型是酒杯,尺寸大小很適合拿來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