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倉普洱歸為黑茶類是合理的,未入倉的普洱要算黑茶就不太合理,只能說它是後發酵茶類。
入倉普洱是香港飲茶文化的產物,八○年代臺灣開始出現港式飲茶餐廳後普洱才慢慢被認識,但也僅只是搭配港式點心的茶飲選項之一,印象是接近黑色的茶湯,吃過油膩食物再喝普洱,還真的蠻解膩,一般人還是以「臭曝茶」稱之,單獨喝它時,心裏不免嘀咕…喝了會不會拉肚子?
九○年代台北大部份茶行仍然以烏龍茶為主,普洱只在零星幾家較具特色的茶行或委託行出現,只可惜當時多次踏進幾家黑店,以為普洱在當時是非常高貴的茶,因此錯失提早幾年收藏普洱的機會,舉例當時一九九五年黃印老闆開價六、七千,蔘香磚八百…,現在回頭看真是黑心到了極點,之後四、五年後買的小黃印也才三千多、文革磚七、八百。
各位茶友買茶時真的要貨比三、四家,千萬不能只比一、兩家就將老闆當好朋友,最好也不要在同一地區比價。九○年代的普洱茶價格情況很明顯的越都市價格越高,北部是中部兩倍,南部又比中部價格便宜;網路資訊發達後,一般低價商品茶價格相差不多,有年份的老茶就狀況不一,差異點在於端終消費者所接觸的普洱茶經營者其進貨管道,若不是直接跟最上游進貨,價格自然就會開得比較高,因此各位在網路上可能會發現同樣的茶竟然有價差幾倍的現象,更可悲的是開價低的還常常被當成假貨。
入倉普洱是香港飲茶文化的產物,八○年代臺灣開始出現港式飲茶餐廳後普洱才慢慢被認識,但也僅只是搭配港式點心的茶飲選項之一,印象是接近黑色的茶湯,吃過油膩食物再喝普洱,還真的蠻解膩,一般人還是以「臭曝茶」稱之,單獨喝它時,心裏不免嘀咕…喝了會不會拉肚子?
九○年代台北大部份茶行仍然以烏龍茶為主,普洱只在零星幾家較具特色的茶行或委託行出現,只可惜當時多次踏進幾家黑店,以為普洱在當時是非常高貴的茶,因此錯失提早幾年收藏普洱的機會,舉例當時一九九五年黃印老闆開價六、七千,蔘香磚八百…,現在回頭看真是黑心到了極點,之後四、五年後買的小黃印也才三千多、文革磚七、八百。
各位茶友買茶時真的要貨比三、四家,千萬不能只比一、兩家就將老闆當好朋友,最好也不要在同一地區比價。九○年代的普洱茶價格情況很明顯的越都市價格越高,北部是中部兩倍,南部又比中部價格便宜;網路資訊發達後,一般低價商品茶價格相差不多,有年份的老茶就狀況不一,差異點在於端終消費者所接觸的普洱茶經營者其進貨管道,若不是直接跟最上游進貨,價格自然就會開得比較高,因此各位在網路上可能會發現同樣的茶竟然有價差幾倍的現象,更可悲的是開價低的還常常被當成假貨。
以上內容寫於2013.7.20
經過八年多再度重新整理文章:現在的茶葉價格已經是隨店主的經營策略訂定,不論是普洱或烏龍都差不多,沒有所謂的公訂價格,或許還有產地價格,但大多是由長期配合的茶商主導,目前茶葉市場朝著品牌化趨勢發展,打造品牌更需要長期經營,茶農自營自立品牌也是如此,雖然是網路世代反而又開始朝著實體行銷方向走,不需要試茶的銷售真的需要花心思建立口碑才有機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