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他只喝好茶,但再問什麼算是好茶?通常也說不出較具體的內容,價格或包裝便常成為衡量的標準,不管是台灣或中國大陸對於茶葉包裝也越來越重視。
大約十年前看到福建茶採用小單位抽真空包裝,一小包約五公克,包裝盒裏裝進小包茶,每次只需要開一小包,以解決茶葉受潮、失香的保存問題,是挺不錯的包裝方式。
多年前走進某知名茶行,店員一見面就問是要自己喝?還是送禮?因為被店員一問,讓我心裏打了個問號,心裏os…一樣是用錢買的茶,自己喝跟送給別人喝有什麼差別?後來想想,應該是貼心的想為顧客節省包材費的多此一問,但包裝在建立品牌形象上面還是佔很重要的地位。
目前中國大陸有明文規定,商品出售時包裝成本不可高於商品本身的成本,可見他們的包裝是多麼浮誇!後來為了送禮需求,商家只好將茶葉和包裝分開計費,也讓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包裝的款式。
關於茶葉的新聞報導常有的話題:茶葉公版包裝問題,常有不肖業者拿高價茶區的包裝袋裝低價茶,這是個無解的職業道德問題,目前應該沒有人可以直接用看茶乾的就知道是什麼茶。就如同網路上賣茶的店家通常只拍茶葉盒的照片,然後寫上茶葉名稱、價格等資料就想把茶賣出去,很少可以看到茶乾、茶葉泡開後的模樣或茶湯正確顏色的照片,甚至很不專業的使用非白色茶杯拍茶湯的照片,茶葉舒展後的照片至少可以看出茶的發酵度或生長狀況,茶湯則是看採摘、製茶時的蛛絲馬跡,如果沒有任何參考依據可看,真的不如直接找家茶行先試茶再買還比較實在。
茶葉包裝廠商設計很多不同的款式包裝材料以供選擇,包裝袋、茶罐上直接加上各茶區名稱,一般茶行針對需求挑選所需的現成圖樣,需要多少個就買幾個,訂製款成本比較高,除了基本製版費還有最低數量限制。
為能保持茶葉品質及方便取用而適度包裝是必要的,若採用不必要或浪費資源形式的包裝就過頭了,目前公版茶葉包裝設計的思維仍有極大的進步空間,若想吸引年輕的喝茶族群,勢必需要在包裝設計上多花點心思。
以上內容寫於2013.7.2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