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yTeas House:關於茶葉包裝的問題

常聽人說他只喝好茶,但再問什麼算是好茶?通常也說不出較具體的內容,價格或包裝便常成為衡量的標準,不管是台灣或中國大陸對於茶葉包裝也越來越重視。

大約十年前看到福建茶採用小單位抽真空包裝,一小包約五公克,包裝盒裏裝進小包茶,每次只需要開一小包,以解決茶葉受潮、失香的保存問題,是挺不錯的包裝方式。

多年前走進某知名茶行,店員一見面就問是要自己喝?還是送禮?因為被店員一問,讓我心裏打了個問號,心裏os…一樣是用錢買的茶,自己喝跟送給別人喝有什麼差別?後來想想,應該是貼心的想為顧客節省包材費的多此一問,但包裝在建立品牌形象上面還是佔很重要的地位。

目前中國大陸有明文規定,商品出售時包裝成本不可高於商品本身的成本,可見他們的包裝是多麼浮誇!後來為了送禮需求,商家只好將茶葉和包裝分開計費,也讓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包裝的款式。

關於茶葉的新聞報導常有的話題:茶葉公版包裝問題,常有不肖業者拿高價茶區的包裝袋裝低價茶,這是個無解的職業道德問題,目前應該沒有人可以直接用看茶乾的就知道是什麼茶。就如同網路上賣茶的店家通常只拍茶葉盒的照片,然後寫上茶葉名稱、價格等資料就想把茶賣出去,很少可以看到茶乾、茶葉泡開後的模樣或茶湯正確顏色的照片,甚至很不專業的使用非白色茶杯拍茶湯的照片,茶葉舒展後的照片至少可以看出茶的發酵度或生長狀況,茶湯則是看採摘、製茶時的蛛絲馬跡,如果沒有任何參考依據可看,真的不如直接找家茶行先試茶再買還比較實在。

茶葉包裝廠商設計很多不同的款式包裝材料以供選擇,包裝袋、茶罐上直接加上各茶區名稱,一般茶行針對需求挑選所需的現成圖樣,需要多少個就買幾個,訂製款成本比較高,除了基本製版費還有最低數量限制。

為能保持茶葉品質及方便取用而適度包裝是必要的,若採用不必要或浪費資源形式的包裝就過頭了,目前公版茶葉包裝設計的思維仍有極大的進步空間,若想吸引年輕的喝茶族群,勢必需要在包裝設計上多花點心思。

以上內容寫於2013.7.2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東阿榮自然農園的半百老叢紅

來自台東阿榮自然農園的半百老叢紅茶 這款紅茶是幾年前直奔台東,在阿榮店裏買的,當時的阿榮在玩打工換宿,也賣用柴火乾燥的鳳梨果乾,多年之後才開喝,一開封就聞到發酵酸香味道,是款有故事的茶。 1960年代鹿野茶農種植源自印度大葉種的野放茶,六年前購買於台東阿榮自然農園,茶葉採摘成熟葉為主,茶葉條索很長,比一般的雲南古樹茶還要長,茶葉也保持的很完整,在揉茶時應該是花不少時間細揉。 一開茶袋就聞到荔枝酸的香氣,熱水沖入茶葉之後,漫出柑橘之、木質香又有沉香味,茶湯是啥味?淺淺的烏梅醋,舌面兩側生津回甘,很奇妙的味道。 野放茶就是不給予人工干擾,茶葉真的就是天地日月精華,耐沖耐浸泡,一直到茶湯顏色很淡,依然可以喝到甘甜的木質香。

【MyTeas】2021春季。梨山烏龍茶

這是茶葉舒展之後的模樣,根本就是一株小樹… 這麼豪邁的茶葉採摘方式,比雲南古樹還要狂傲! 梨山茶區很大,這款茶的海拔約1850公尺,只在春、冬兩季採摘茶葉,有些是拆枝之後再採摘的茶葉,總之,茶葉攤開就是高矮胖瘦不一。 現在的揉茶機器技術升級,想看到乾茶茶梗的機會少了,當您看到有點礙眼的茶梗時,可以花點心思研究一下。同一蓋杯的梨山茶,連沖三天喝飽之後,掏出茶葉一看,果然是非常豪邁的採茶法,竟然還能揉成顆粒狀,真的不是完全機器可以辦到的真工夫。 每年只採春、冬兩季,來自大地的原汁原味,第一沖務必高溫沖泡,茶葉舒展即可倒出飲用,茶湯由高溫至冷涼呈現不同風味,入口即能感受茶葉特有的鮮味,沖泡時瀰漫在空氣中的香味,更是令人迷醉。

茶杯

  小時候的農村,總能在大樹下看到可愛的土地公小石廟,寫到這裡突然發現自己只有印象而已,至於廟裡的細節呢?如果是土地公的話,裡面是否應該只擺一個酒杯呢? 這個杯型是酒杯,尺寸大小很適合拿來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