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0的文章

MyTeas House:一沖定生死的試茶方式

  有些茶行老闆的試茶方式很乾脆,就是熱水最好能達到沸騰的程度,適量茶葉放入鑑定杯或玻璃茶海後沖入熱水,浸泡到客人滿意為止的時間,再飲用茶湯,買或不買就是一沖定生死。 先經過味覺、嗅覺的茶湯品飲,再將沖泡過後的茶葉倒出來觀察,要看什麼細節?其實也沒什麼秘訣,就是看茶葉是否強壯有精神。 若不懂如何看茶葉是否強壯有精神,可以試著去買一棵植物,每天幫它澆水照料,天天看,很快就懂了,但建議一次買兩棵做實驗,另一棵讓它只喝雨水靠自己的能量生長,兩棵植物做比對,絕對會有您意想不到的發現。 以上說明是比較簡單不考慮太多細節的挑選茶葉方式,若真要細究,可以直接參考 南投縣鹿谷鄉農會的凍頂茶評審要領 ,就能明白茶葉比賽的相關規定,想達到茶葉評審員水準並不會太難,以這樣的評審標準去挑選茶葉也不會吃虧,但在茶行老闆眼裏可能會變成是去踢館的嫌疑,切記重點一分錢一分貨是基本常識。 摘錄評審凍頂茶要領: 沖泡法: 在審查前先抽取茶葉代表茶樣200 公克,然後就其中稱取 三公克 茶葉放入審查杯,沖人沸騰之開水約 145~150cc ,加蓋靜置 六分鐘 ,並將茶湯倒入茶碗供品質之品評,茶渣仍留置於中供香氣及葉底之審查。

MyTeas House:回憶裏的溫暖貼心

  在大街小巷裏尋茶的日子開始,經常接觸到很有溫度感的店家老闆,回想第一次買茶壺的經驗,那是在中壢某茶行(待查),老闆幾乎是半買半送還附贈晚餐,大概老闆很少遇到小女生自己一個人跑去買茶、壺,當年的我才大學畢業開始工作領薪水。 當時薪水大約三萬出頭,每天七點半上班到晚上十點多,工作時間蠻長的,第一次買茶、壺共花2500元,一把紅土掇球、半斤阿里山金萱及泡茶所需的塑膠茶盤、簡易竹茶則、茶巾、茶杯等,老闆把可能需要的道具都幫忙準備好,另外送一把很可愛的鶯歌壺,結果身上的錢也一次花光光,還記得那天的晚餐是老闆的媽媽一直招呼,要我跟他們一起隨便吃。 有一陣子常跑民生社區,在一個商場二樓有家小店,老闆是位很有氣質的女士,專賣些茶藝館需要的用具:桌、椅、壺、杯…等,很奇怪的是沒有賣茶,每次經過總要過去看看店主順便話家常,認識許久只在店裏買過一組陶作坊的杯子,每次很衝動的想買什麼,阿姨總是說等我真的有需要時再買,就算我只是過去聊聊天,也總是泡壺茶請我喝,更不曾推銷什麼給我,這樣的溫柔相待真是令人懷念。(寫於2013.7.30) 如果有人知道那位曾經在民生東路的女士,是否可以告訴我?

MyTeas House:有自己個性的茶杯

每個喜愛喝茶的人除了會到處找茶,還會購買許許多的茶具及周邊器具,如同著了魔般的瘋狂,常常也會因為沒有買回理想中的物件而坐立難安, 每個月一領了薪水就開始想著有多少錢可以買些什麼,甚至跟老闆商量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入心愛之物。 其實,每個杯子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外型的高矮胖瘦,不同材質、胎土、燒結溫度、厚度、造型,每個細節都會影響著飲茶時的口感,就像音響系統裏的擴大機、喇叭或耳機一樣能表現出層次質感一樣的道理。 但是白瓷是入門的基本款式,景德鎮白瓷偏透薄,福建德化瓷似象牙白,實物上手比對,一看就明白。大部份專業茶行並不會特別販售茶具,因為茶具又是另一門專業,若有也是服務性質的準備一些基準配備而已。照片中的景德白瓷購買二十多年前的鶯歌老街,沒錯,當時的鶯歌已經有很多來自對岸的陶瓷品;德化白瓷杯則是透過網路從德化訂購回來的,當時一次訂購200組蓋杯,發現來自不同貨主湊數出貨而來,因此品質不一。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詩中提到「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這個浮梁便是江西景德鎮這個地方,景德鎮在中國陶瓷史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宋代時期景德鎮南郊湖田窯的青白瓷又稱為影青,元代設置浮梁瓷局並成為陶瓷重鎮至今。 喝茶久了,擁有多少杯子實在無法估算,各式各樣,甚至不同年份、不同瓷種,但是每個都是不同材質,也就不具比對條件,唯一辦法就是找到相同胎土使用相同燒結溫度的不同造型杯子,也就是自己做出來想比對的器型。 照片左邊的杯子就是這樣的狀況下,使用台灣三義的岩礦土,被我弄出來的器型,拉坯方式成形,一邊外撇、一邊內縮,同一杯茶便可以喝到不同口感,來自瘋子莉森的實驗計劃執行。 杯體上的白點是礦土沒有過濾掉,幸運留下來變成記號的貝殼成份。

MyTeas House:泡茶技巧的經驗累積

【泡茶需要計時器嗎?】 二十多年前剛開始接觸茶藝相關知識時曾經走進博愛路的陸羽茶藝中心,但在參觀他們的茶藝教室之後,只買一本茶藝基礎書籍當自學的參考書籍,利用計時器輔助泡茶時間的掌控,每個動作要輕柔有序,那樣的氛圍讓我覺得有點拘束,當時他們已經有舉辦泡茶師檢定考試。 現在回想泡茶師檢定問題,或許當時去上課考他們的證書就不必花長達將近二十幾年之久的摸索後還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懂茶,但就算真的去上過課程後,應該也不敢大聲說自己懂茶,畢竟地球上任何條件一直在改變著,茶是活的,製茶手法也不斷翻新,到消費者手上的茶是什麼樣?根本沒有誰能說得準。 利用電子秤、鑑定杯組、計時器、溫度計等數據化儀器可以依設定好的各種數據條件進行操作,使用的儀器越多,測量所得各項數據越精準,多次操作後便能快速累積泡茶經驗,為的就是讓得來不易的茶葉呈現出它最好的滋味。 學習泡茶是需要為自己建立一些規準,只要自己能夠彈性應用各種技巧將茶泡出其特色即可,但如果牽涉到商業行為時,還是依照商場上的遊戲規則玩吧,避免因認知不同而造成的誤解。 以上內容寫於2013.7.26

MyTeas House:關於茶葉包裝的問題

常聽人說他只喝好茶,但再問什麼算是好茶?通常也說不出較具體的內容,價格或包裝便常成為衡量的標準,不管是台灣或中國大陸對於茶葉包裝也越來越重視。 大約十年前看到福建茶採用小單位抽真空包裝,一小包約五公克,包裝盒裏裝進小包茶,每次只需要開一小包,以解決茶葉受潮、失香的保存問題,是挺不錯的包裝方式。 多年前走進某知名茶行,店員一見面就問是要自己喝?還是送禮?因為被店員一問,讓我心裏打了個問號,心裏os…一樣是用錢買的茶,自己喝跟送給別人喝有什麼差別?後來想想,應該是貼心的想為顧客節省包材費的多此一問,但包裝在建立品牌形象上面還是佔很重要的地位。 目前中國大陸有明文規定,商品出售時包裝成本不可高於商品本身的成本,可見他們的包裝是多麼浮誇!後來為了送禮需求,商家只好將茶葉和包裝分開計費,也讓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包裝的款式。 關於茶葉的新聞報導常有的話題:茶葉公版包裝問題,常有不肖業者拿高價茶區的包裝袋裝低價茶,這是個無解的職業道德問題,目前應該沒有人可以直接用看茶乾的就知道是什麼茶。就如同網路上賣茶的店家通常只拍茶葉盒的照片,然後寫上茶葉名稱、價格等資料就想把茶賣出去,很少可以看到茶乾、茶葉泡開後的模樣或茶湯正確顏色的照片,甚至很不專業的使用非白色茶杯拍茶湯的照片,茶葉舒展後的照片至少可以看出茶的發酵度或生長狀況,茶湯則是看採摘、製茶時的蛛絲馬跡,如果沒有任何參考依據可看,真的不如直接找家茶行先試茶再買還比較實在。 茶葉包裝廠商設計很多不同的款式包裝材料以供選擇,包裝袋、茶罐上直接加上各茶區名稱,一般茶行針對需求挑選所需的現成圖樣,需要多少個就買幾個,訂製款成本比較高,除了基本製版費還有最低數量限制。 為能保持茶葉品質及方便取用而適度包裝是必要的,若採用不必要或浪費資源形式的包裝就過頭了,目前公版茶葉包裝設計的思維仍有極大的進步空間,若想吸引年輕的喝茶族群,勢必需要在包裝設計上多花點心思。 以上內容寫於2013.7.21

MyTeas House:茶葉價格現象解讀

入倉普洱歸為黑茶類是合理的,未入倉的普洱要算黑茶就不太合理,只能說它是後發酵茶類。 入倉普洱是香港飲茶文化的產物,八○年代臺灣開始出現港式飲茶餐廳後普洱才慢慢被認識,但也僅只是搭配港式點心的茶飲選項之一,印象是接近黑色的茶湯,吃過油膩食物再喝普洱,還真的蠻解膩,一般人還是以「臭曝茶」稱之,單獨喝它時,心裏不免嘀咕…喝了會不會拉肚子? 九○年代台北大部份茶行仍然以烏龍茶為主,普洱只在零星幾家較具特色的茶行或委託行出現,只可惜當時多次踏進幾家黑店,以為普洱在當時是非常高貴的茶,因此錯失提早幾年收藏普洱的機會,舉例當時一九九五年黃印老闆開價六、七千,蔘香磚八百…,現在回頭看真是黑心到了極點,之後四、五年後買的小黃印也才三千多、文革磚七、八百。 各位茶友買茶時真的要貨比三、四家,千萬不能只比一、兩家就將老闆當好朋友,最好也不要在同一地區比價。九○年代的普洱茶價格情況很明顯的越都市價格越高,北部是中部兩倍,南部又比中部價格便宜;網路資訊發達後,一般低價商品茶價格相差不多,有年份的老茶就狀況不一,差異點在於端終消費者所接觸的普洱茶經營者其進貨管道,若不是直接跟最上游進貨,價格自然就會開得比較高,因此各位在網路上可能會發現同樣的茶竟然有價差幾倍的現象,更可悲的是開價低的還常常被當成假貨。 以上內容寫於2013.7.20 經過八年多再度重新整理文章:現在的茶葉價格已經是隨店主的經營策略訂定,不論是普洱或烏龍都差不多,沒有所謂的公訂價格,或許還有產地價格,但大多是由長期配合的茶商主導,目前茶葉市場朝著品牌化趨勢發展,打造品牌更需要長期經營,茶農自營自立品牌也是如此,雖然是網路世代反而又開始朝著實體行銷方向走,不需要試茶的銷售真的需要花心思建立口碑才有機會。

MyTeas House:自在茶館的鐵粉會員募集

自在茶館。鐵粉會員募集 經過五年多的實地探訪之後,選擇新竹縣關西鎮為自在茶館落地生根的地方,很幸運的能找到可以入駐的老街屋真的需要緣份和運氣(後續再說明這次難得的緣份及運氣),它是座超過百年的土造老街屋,目前只剩兩面土牆及鐵皮屋頂,地板、閣樓都需要重新整理,天井及後面已倒塌的土牆也是整理的重點,待實體空間規劃裝修完成後,對外將採預約制,佳茗品賞、藝文交流、工藝生活體驗皆為經營方向。( 點此連結看老街屋原始狀況 ) 目前需要籌措整理及裝修的費用,收藏級的梨山茶系白狗大山(白姑)烏龍茶是這次鐵粉活動的新娘子,賣女兒換現金是目前唯一的辦法,期盼您贊助自在茶館成為草創時期的鐵粉會員。 目前贊助方式: 半斤(加全家店到店運費60)2460元 一斤 4800元 懇切的邀請您成為自在茶館的贊助者--鐵粉會員

MyTeas House:關西中正路的老街屋記錄(一)

MyTeas House  莉森的自在茶館 為什麼TeasHouse裏多了s…,是因為茶館裏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茶,而且不只有茶,只要是跟喝茶有關的都包含進來,所以就多加上s來強調種類眾多,並且多了s的teashouse比較不會撞字。 MyTeas House Logo 新竹縣關西鎮中正路83號,以下照片拍攝於2020/12/1。 紅磚拱型騎廊,前房客賦予彩色繽紛的門面。 不同時期的門框,外面的六扇門方便推開門做生意,裏面已被拆除的舊門面應該百年前店舖的型式,開中門兩側為拆板的店窗,並有可翻動的展示台板。 漂亮的土牆,百年前的石頭們。 後牆面被封上木板,也增加厚度,不知道為何需要這樣處理。 閣樓的樑不怎麼可靠的感覺,旁邊的支撐柱比樑還細,有多此一舉之感。 地板舖滿南方松,在夏天時氣味很嗆人。 後門一打開就是一個搖搖欲倒的牆柱,任誰都會感到不舒服。 天井部份被磚隔得零零落落,原本右邊是廚房、左邊靠前段窗戶有個廁所,真是無法理解的選擇。 紅磚牆應該是二進的遺構,兩邊原本也是土牆,但是沒有屋頂的狀況就漸漸崩塌變成土堆。 聽說左邊土牆在三年前的一場大雨後才倒塌的。 右後方窗戶的牆裏、牆外 門左後方的廁所前 失去屋瓦的老街屋,鐵皮屋頂像刀一樣鋒利,有點嚇人。